
联合国迎来80岁生日,这个管着全球大事的“最高机构”,如今却越来越像个“吵架场”。俄乌战火烧了两年多,安理会开了几十次会,俄罗斯每次都用一票否决掐灭停火决议。巴以冲突里,美国又多次否决阿拉伯国家提出的停火提案,饿着肚子的难民等不来救援,只能看着决议在大国博弈中流产。难怪有人问:这套用了80年的五常规矩,是不是真的要到头了?
事实上,安理会之所以屡屡“掉链子”,核心问题出在哪?答案,就藏在那五大常任理事国手里的“一票否决权”里。 这玩意儿,说白了就是一张“免死金牌”或者“王牌”。二战结束后,胜利的五大国中、法、俄、英、美为了确保自己的绝对话语权和利益,在《联合国宪章》里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特权:只要是安理会的重要决议,无论其他国家怎么投票,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,这个决议就直接作废。
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公司的董事会,有五个拥有“黄金投票权”的董事。只要其中一位觉得提案对自己不利,甭管其他董事甚至股东大会上多数人怎么想,这提案就立马凉凉。 这套机制在设立之初,有其历史背景和逻辑。它旨在防止联合国做出任何可能引发大国直接冲突的决定,从而保障国际体系的稳定性。但八十年过去,世界变了,这套机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。它成了五常各自维护核心利益的“终极武器”,甚至不惜牺牲全球和平与人道主义的呼吁。美国为了以色列,俄罗斯为了自身安全考量,次次都在关键时刻,用这“一票”来给决议“判死刑”。
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急了,最近高调呼吁要对否决权进行限制,至少在涉及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时,行使否决权的国家得给出合理解释。可这话,谁敢真听呢?毕竟,这是五常的“看家本领”,轻易不会拱手让人。 就在安理会这间“老店”日渐尴尬的时候,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国际舞台上强势崛起,这就是“全球南方”。这可不是一个地理概念,它代表着广大发展中国家,它们在经济、人口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却长期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。
咱们中国的王毅外长就明确说了,安理会改革的核心,就是要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发言权。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,现在很多国际大事件,大伙儿都绕开安理会,直接找大国私下解决。比如俄乌问题,安理会吵翻天也没用,最后还是美国拉着盟友搞峰会;巴以问题,联合国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喊停火,可大会没强制执行力,最终还得看被否决权卡死的安理会。 所以,“全球南方”的崛起,以及它们对更公平、更具代表性的国际秩序的渴望,成了推动安理会改革的强大动力。这些国家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被动接受大国制定的规则,它们想要参与规则的制定。
尽管改革呼声高涨,但各方势力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这让改革之路变得异常复杂。 印度和巴西,这两个新兴大国,早就把眼睛盯上了常任理事国的席位。德国和日本,作为经济强国,也一直梦想着能成为“常任”。有意思的是,英法这两个老牌常任理事国,最近也突然跳出来,表示支持限制否决权。你仔细品品,他俩平时很少用否决权,这么一表态,既赚了国际社会的“名声”,又不用损失什么实质性的权力,简直是“空手套白狼”的好戏。 而美俄这两个否决权的“大户”,则显得更为精明。表面上都说支持扩员,但骨子里却各打各的算盘。俄罗斯想拉拢发展中国家,所以力推巴西和印度入常,希望借此削弱西方在安理会的影响力。美国则提议增加非洲的席位,醉翁之意不在酒,它真正的目的是想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。但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,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:新加入的成员可以有席位,但绝对不能拥有否决权!他们深知,一旦否决权被稀释,自己的绝对权力就会受到挑战。
不过咱们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,立场非常明确,也赢得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鸣:给“全球南方”更多话语权。王毅外长强调,“下阶段是南方时间”,南非、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它们有能力也应该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。 但问题又来了,就算真给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十个八个席位,只要那“一票否决权”还在五常手里,五常不愿意的事情,照样办不成。就像非洲国家一直呼吁的代表性问题,连谁来代表非洲都没能达成共识,更别提撼动五常的权力根基了。
说到底,安理会改革,就是赤裸裸的“权力再分配游戏”。 按照《联合国宪章》的规定,要修改安理会的规则,不仅需要五常全部同意,还得联大三分之二的国家支持。这难度,简直就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毕竟,现在的五常,虽然表面上吵吵嚷嚷,甚至相互对抗,但内心深处,它们都挺享受现有体系带来的绝对权力。对他们来说,维持现状,即使有摩擦,也比彻底打破平衡、引入更多不确定性要好。 可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,这种“老规矩”已经越来越不公平。它们在经济上的分量越来越重,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却在制定全球规则的机构里,仍然被当作“看客”,甚至被“一票否决”所压制,这公平吗?
所以,现在的局面很清楚:五常的格局不会一夜之间崩塌,但改革的呼声已经像滚滚洪流,势不可挡。中国呼吁“增加南方话语权”,这不只是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,更是顺应了多极化世界的历史大趋势。 眼下安理会就如同八十年没大修的老房子,否决权这根“顶梁柱”,你不能随便拆,怕拆了房子会塌。可如果你不增添新的砖瓦,不引入新的结构,这房子也挡不住未来的风雨。这场改革博弈,比的已经不是谁的嗓门大,而是谁能更巧妙地平衡旧规矩与新需求。 因为对全世界的老百姓来说,他们最朴素的愿望,就是能停火、有饭吃、少打仗。这,才是联合国这个全球最重要机构,真正应该做到的实事。而安理会改革的最终目的,也理应是让这个机构,重新找回它服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初心。
启盈优配-重庆配资网-配资排行-炒股加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